本文共 3837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12 分钟。
虽然Docker已经很强大了,但是在实际使用上还是有诸多不便,比如集群管理,资源调度文件管理等等,那么在这样一个百花齐放的容器时代涌现出了很多解决方案,比如Swarm,Mesos,Kubernetes等等,其中谷歌开源的Kubernetes是作为老大哥的存在,从本节开始将介绍如何打造自己的Kubernetes,并且了解它各个组件的用途
Kubernetes官方文档:
Kubernetes官方Git地址:
Docker宣布在下一个企业版本开始支持Kubernetes。然而在Dockercon Europe 2017之前,Kuberenetes是人们避而不谈的大象。 三个主要云提供商都加入了由Kubernetes主持的开源基金会,即云原生基金会(CNCF),这让其势不可挡。
Docker让容器变成了主流。自从项目发布以来,Docker着重于提升开发 者的体验。基本理念是可以在整个行业中, 在一个标准的框架上,构建、交付并且运行应用。通常来讲,我们部署项目会构建出一个持续集成和持续开发的流程,然后将其应用到生产环境。
作为编排工具,从社区的年龄来讲,Kubernetes不占优势。毕竟Kubernetes才两岁而已(从作为开源项目算起),而Apache的Mesos已经推出7年之久。Docker Swarm虽然是比Kubernetes更年轻的项目,但是它的背后是来自于Docker官方容器中心的全方位支持。
然由于Kubernetes社区在基础云平台的管理下正在不断变得丰富多彩。
Kubernetes是活跃在Github中前几名的项目之一:占有在所有项目中排名0.01%的star,而且在所有团队项目活跃度排名第一。
虽然Kubernetes的文档欠佳,但是Kubernetes有自己的Slack和Stack Overflow社区作为补充,帮助解决问题优于其竞争对手。
在LinkedIn上有更专业的Kubernetes专家,相比其他工具,Kubernetes通过LinkedIn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解决问题空间。
通过OpenHub的数据却显示了Apache Mesos正在走向衰落,Docker Swarm增长也开始放缓。从原始社区的贡献来讲,Kubernetes正在迅速增长,从1000+贡献者34000+的提交贡献,远远超过了其他像Mesos竞争对手的四倍之多。
这样的原因肯定是因为谷歌,或者是说谷歌的选择开源。虽然其他的每一个编排项目背后都有一个供应商公司在影响着,但是Kubernetes受益于谷歌的不干涉开发,以及比较优秀的原始引擎。
与此同时,Docker拥有实际上的容器标准,Docker也一直在努力构建与Kubernetes一样广泛深入的容器社区。基于以上原因,谷歌的Kelsey Hightower指出,Docker本身在阻止竞争对手进入构建容器标准。
相对于原生容器来说,在本地跑跑环境还行但是不熟到生产环境可是要打一个问号,稳定性?健壮性?可监控?部署?这些都是需要解决问题,以下三点其实就包括了为什么需要Kubernetes容器管理:
Kubernetes是一个开源的,用于管理云平台中多个主机上的容器化的应用,Kubernetes的目标是让部署容器化的应用简单并且高效(powerful),Kubernetes提供了应用部署,规划,更新,维护的一种机制。
Kubernetes一个核心的特点就是能够自主的管理容器来保证云平台中的容器按照用户的期望状态运行着(比如用户想让apache一直运行,用户不需要关心怎么去做,Kubernetes会自动去监控,然后去重启,新建,总之,让apache一直提供服务),管理员可以加载一个微型服务,让规划器来找到合适的位置,同时,Kubernetes也系统提升工具以及人性化方面,让用户能够方便的部署自己的应用(就像canary deployments)。
Kubernetes是为生产环境而设计的容器调度管理系统,对于负载均衡、服务发现、高可用、滚动升级、自动伸缩等容器云平台的功能要求有原生支持。
下图是Kube内部组件协助运行图:
一个K8s集群是由分布式存储(etcd)、服务节点(Minion,etcd现在称为Node)和控制节点(Master)构成的。所有的集群状态都保存在etcd中,Master节点上则运行集群的管理控制模块。Node节点是真正运行应用容器的主机节点,在每个Minion节点上都会运行一个Kubelet代理,控制该节点上的容器、镜像和存储卷等。
Kubernetes主要由以下几个核心组件组成:
etcd保存了整个集群的状态;
apiserver提供了资源操作的唯一入口,并提供认证、授权、访问控制、API注册和发现等机制;
controller manager负责维护集群的状态,比如故障检测、自动扩展、滚动更新等;
scheduler负责资源的调度,按照预定的调度策略将Pod调度到相应的机器上;
kubelet负责维护容器的生命周期,同时也负责Volume(CVI)和网络(CNI)的管理;
Container runtime负责镜像管理以及Pod和容器的真正运行(CRI);
此外Kubernetes中使用的各个组件的主要概念:
Kubernetes设计理念和功能其实就是一个类似Linux的分层架构:
核心层:Kubernetes最核心的功能,对外提供API构建高层的应用,对内提供插件式应用执行环境
应用层:部署(无状态应用、有状态应用、批处理任务、集群应用等)和路由(服务发现、DNS解析等)
管理层:系统度量(如基础设施、容器和网络的度量),自动化(如自动扩展、动态Provision等)以及策略管理(RBAC、Quota、PSP、NetworkPolicy等)
接口层:kubectl命令行工具、客户端SDK以及集群联邦
生态系统:在接口层之上的庞大容器集群管理调度的生态系统,可以划分为两个范畴
转载地址:http://gxytl.baihongyu.com/